摘要:无论是19世纪的西方还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公共园林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城市规模更大、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更多样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它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此,城市绿地系统的提升、郊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由联系城郊的纽带系统提供的安全性、生态性、参与性的综合性生活保障等人居公共环境建设策略都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热点话题。未来的城市与郊区的发展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建设以人行系统、自然系统为第一系统的复合型链接体系,满足未来人们忘情于天然之趣的生活需求,为人居环境带来质的飞跃。而面对转变,风景园林需要以竖向整合设计为核心技术进行跨专业整合,创造未来新的风景园林核心技术体系,并前瞻性地思考疫情推动下凸显的人类宏观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共园林;疫情与环境提升;城市第一系统;竖向整合设计;跨专业整合
在人类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因应流行病事件的努力占据着不小的一席之地。历史上,每次公共卫生与环境事件的爆发都会带来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和对人居公共环境建设的反思,并会引发对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新风向的思考与探讨。
无论是19世纪的西方还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公共园林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应运而生,不断发展。民国时期,在当今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正是中国近代城市中通过建设汉口中山公园改善城市环境的典范。近代的武汉面临着严重的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和深受鸦片祸害的市民身心健康问题。1928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工程师吴国柄在伦敦规划思想的影响下,开始组织汉口中山公园的建设,尝试改善公共环境从而引导人们重振自我、自强救国。武汉汉口中山公园与传统园林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以康体健身、自强自律为设计主题,围绕着健身主题进行布局(图1)。同一时期,上海虹口公园、北京中山公园、厦门中山公园等一系列新建公园在建设主旨上与武汉中山公园皆如出一辙。
△图1 民国老明信片描绘了人们在汉口中山公园中进行散步与广场舞的场景(作者提供)
△图2 纽约中央公园的方舱医院(引自美国中文网)
未来城市与郊区的发展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建设以人行系统、自然系统作为第一系统的复合型链接体系(图3),满足未来人们忘情于天然之趣的生活需求,为人居环境带来质的飞跃。在人居环境第一系统理念下,未来每个自然主义城市核心都将由景观体系来主导。
△图3 把人行、自然系统作为城市第一系统(作者摄)
人居环境第一系统下的景观体系将是一个网络状系统,由空中廊道、广场、城市公园、绿地、郊野绿道体系、郊区公园体系、生态廊道及河道体系所共同构成。如日本东京六本木商业区联系整个区域的步行系统;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边滨河绿道和公共场所的结合(图4);香港中环空中连廊等都是第一体系在城市密集区域的成功实践。
△图4 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大台阶(作者摄)
而要真正落实以人行系统、自然系统作为第一系统的诉求,需要由风景园林专业以竖向整合设计为核心技术来主导多专业的整合,介入从土地前期规划到施工落地的全流程,甚至在地形复杂、生态条件敏感的地域担当起多专业整合者的责任。近年来,笔者团队对于风景园林整合规划(图5)、水利(图6)、市政(图7)、建筑(图8)进行了尝试,最近建成的浙江桐庐高铁站(图9)和千岛湖高铁站(图10)以实践验证了风景园林专业在统合多专业协作过程中的可行性。
△图5 浙江千岛湖中轴溪(罗云摄)
△图6 桐庐富春江滨江风光带(作者摄)
△图7 浙江宜兴雅达小镇(作者摄)
△图8 浙江旅游学院千岛湖校区(作者摄)
△图9 浙江桐庐高铁站(作者摄)
△图10 浙江千岛湖高铁站(作者摄)
当今新冠病毒疫情推动了人居公共环境需求的转变,风景园林行业需要直面未来行业需求与当今行业无人化、去泛化、去空心化的问题,构建以竖向整合设计为核心技术进行跨专业整合的新风景园林核心体系,并前瞻性地思考疫情所突显的人类宏观问题,在人类公共环境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中图表出处详见《中国园林》2020-07期 P20-25。
作者简介
马晓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在读博士研究生/上海意格环境设计有限公司总裁、首席设计师/《中国园林》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