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资讯动态 - 公示公告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18.01.1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201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201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进行公示。拟授奖项目36项,其中:基础研究类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类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类19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项);科技公益类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有异议的,应自公示之日起20日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向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以便进行核实、查证和异议处理。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按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密。

  (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结构调整与发展部  邮政编码100831)

基础研究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科学发现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全固态电化学储能材料

1.率先提出在介孔无机物孔道引入液体增塑剂使之由“惰性”转变为“电活性”的思想,实现了与聚合物的增效融合,在保持机械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发现塑晶材料可作为聚合物电解质固态增塑剂以及耐高电压添加剂,构建了宽温度范围使用的全固态储能器件。

2.首次发现保护粉是影响锆酸镧锂(Li7La3Zr2O12)产物相结构及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理清了烧结温度、保护粉与物相及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高温过程锂挥发造成的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发现了导致钛酸镧锂(LiLaTiO3)晶界电导率低的直接证据,并提出了引入惰性第二相形成三维离子传导区来提高陶瓷电导率,使得室温电导率达到10-4 S/cm。

3.开发了以廉价生物质衍生物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水热碳材料得到高比表面积的含氮多孔碳材料,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首次采用块状的具有分级孔结构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导电聚合物载体用于制备复合型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大幅度提高了活性电极材料的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发展了简单的真空抽滤结合热还原法制备自支撑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硅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方法。

一等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范丽珍、南策文、林元华、沈洋、黄冕、梅骜

2

拓扑结构聚合物与水泥基胶凝材料界面相互作用

1.基于活性聚合方法,在水泥基材料领域率先完成了两性离子、嵌段和超支化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实现了水性溶液中拓扑结构聚合物分子序列与空间结构的精准调控;

2.率先建立了拓扑结构聚合物的溶液构象和吸附构象的半刚性链理论计算模型与全原子模拟方法,揭示了拓扑结构聚合物在强碱高盐溶液环境中的溶液行为和构象变化规律,证实了静电排斥、电荷屏蔽效应、高价离子络合效应和链刚性是决定其溶液形态和吸附构象的内在机制。

3.从吸附进程与吸附构象的层次阐明聚合物分散作用的微观机制,完善了梳形聚合物在水泥基材料界面空间位阻作用力的计算模型,证实了聚合物分散性能与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层厚度正相关;

4.揭示了拓扑结构聚合物在水泥浆体环境下分子结构变化及动态分配过程以及对混凝土流变行为的影响机制,证实了分散稳定性与浆体中“自由”聚合物浓度和界面吸附聚合物的空间位阻呈正相关,提出了具有碱环境刺激响应特性的微疏水性接枝聚合物新结构。

5.发现并证实了两性离子主链和长聚醚侧链加速水泥早期水化的新现象,提出了超分散和多位点水化协同作用加速水泥早期水化的新机理,证实了基于低表面张力和低孔溶液离子浓度的协同减缩作用。

一等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冉千平、舒鑫、乔敏、王衍伟、赵红霞、于诚、王秀梅、马建峰、张茜、亓帅

3

微弧诱导功能陶瓷涂层的可控生长及其使役性能研究

1.发现击穿诱导微弧放电-传质通道形成-反应产物熔凝的涂层生成机制,首次发现涂层熔凝反应的直接证据即涂层中熔融产物快速冷却过程形成的柱状晶组织;发现分级式脉冲能量调控涂层致密化的机理,并获得纳米TiO2镶嵌SiO2致密减摩涂层。

2.发现预置压应力纳米过渡晶组织再微弧诱导生成陶瓷涂层,可有效缓解因陶瓷涂层生长所致膜基界面金属产生拉应力,显著提高涂层疲劳寿命;提出陶瓷涂层底层纳米晶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失效过程物理模型,发现纳米晶底层对陶瓷涂层在腐蚀过程中的修复机制。

3.发现了金属表面微弧诱导/溶液等离子体辅助烧结的多化学键合宽光谱匹配陶瓷涂层,可调控红外吸收与发射特性;

4.提出了活性溶液等离子体辅助微弧诱导多相复合生物活性涂层、表面微纳结构调控增强生物活性的新方法;发现硅酸钙(镁)基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可实现镁合金降解调控与组织治愈双重功能;揭示化学处理微弧氧化涂层表面Ti-OH功能团形成及对溶液中钙磷离子的化学作用是磷灰石形成主要微观动力学过程。

5.发明出钛、铝、镁、铌合金等金属表面高发射率辐射散热涂层及制备工艺。

一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亚明、贾德昌、魏大庆、周玉、文磊、周睿、欧阳家虎、邹永纯、田宏、郭立新

4

钢渣资源化与沥青基复合材料延寿基础理论研究

1.建立了钢渣表面对液相中特定分子和基团的吸附机理,揭示了钢渣对液体中特定分子的吸附机理,探明了主导钢渣吸附活性染料的主要诱因;

2.揭示了沥青老化过程中特征官能团的产生机制,建立了沥青老化特征官能团的变化率与沥青流变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关系,提出了沥青材料改性和延缓沥青老化的方法,为提高沥青材料的路用性能、耐久性和废旧沥青材料的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首次提出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沥青-集料粘结微界面及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概念,解构并确立了沥青路面掉粒预估模型;发现了多尺度导电材料/沥青基复合材料的短程导电闭环效应和长程导电桥接效应,揭示了其接触效应和隧穿效应协同作用的导电机制,提出了导电沥青基复合材料设计理论与制备方法,为沥青混凝土材料及铺装结构的微观损伤精确诊断与裂缝自修复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二等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吴少鹏、薛永杰、余剑英、侯浩波、水中和、庞凌、磨炼同、叶群山

5

磷酸镁水泥的研究

1.揭示了氧化镁等金属氧化物特性对磷酸镁水泥水化过程与强度形成影响规律;提出了科学选择利用矿物外加剂、缓凝剂和原材料配伍等实现磷酸镁水泥凝结硬化时间调控与强度发展平衡。

2.阐明了不同水化产物及其微观结构形成机制与调控方法;提出了采用中性氧化铝少量取代氧化镁形成聚合结构;

3.发明了以磷酸镁水泥替代环氧胶粘结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的方法,首创了具有电化学萃取Cl-和FRP加固双重功能的阻锈/加固一体化技术。

二等

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李悦、陈兵、林辉、刘雄飞

6

铁尾矿活性提升及高值利用基础研究

1.采用机械活化对尾矿的惰性进行改性,实现“粒级与活性的双重协同优化”,并分析二者的协同效应。

2.揭示了铁尾矿各矿物在蒸压反应条件下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和物相演变规律,发现了角闪石和黑云母蒸压后无水化产物生成,蒸压产物具有一定的固碱作用,且钠长石体系固碱能力大于拉长石。

3.发现了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品中的主要水化产物为托贝莫来石、水石榴石、C-S-H凝胶,蒸压过程中易发生离子置换。

三等

河北工程大学

王长龙、常永智、杨飞华、孟文清、黄国栋

技术发明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技术发明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7

高强玻璃纤维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

1.发明了兼顾力学、工艺和经济性的高强玻璃纤维配方;

2.发明了高强玻璃熔制与拉丝方法和专用装备;集成创新单元技术,发明了模块化高强玻璃纤维直熔拉丝一步法工艺与装备,实现了系列化高强玻璃纤维短流程、高效率、高质量、规模化制造;

3.发明了成膜剂制备方法及多种浸润剂配方,开发系列高强玻璃纤维制品。

一等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祖群、刘劲松、郑向阳、周建淼、黄松林、郭仁贤、王振朋、韩进华、秦向荣、李佳、张焱、宋伟

8

生态环保微生物矿化建筑材料及其应用

1.揭示了pH值、底物、金属离子等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及抑制规律,探明了微生物胞内、胞外的产酶特性,明确了细菌体作为成核位点及加速结晶过程的作用;研制了内部碳源碳酸盐类、外部碳源碳酸盐类、磷酸盐类及复合类微生物胶凝材料;

2.通过驯化和孢子化提高了微生物在碱性环境中的生长能力,提出了裂缝区矿化机制;研制了内添碳源、外部碳源两类裂缝自修复功能组分;系统验证了两类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综合性能,阐明了微生物自修复剂与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3.研制出具有梯度微观结构和抗泛碱功能的结构与装饰功能一体化水泥基墙体材料,并提出了梯度微观结构的“灰度双CT无损表征方法”;提出了微生物矿化技术和钙、镁溶出激活技术,发明了一类具有固碳除废功能的低碳绿色钢渣胶凝材料,制备了抗泛碱性能好、体积稳定性高、路用性能优良的道路铺装制品。

一等

东南大学、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玛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西卡(中国)有限公司

钱春香、万克树、詹其伟、王瑞兴、孙伟、麻秀星、张永胜、臧小英、荣辉、於孝牛、曲军、郭鑫祺

9

TZH特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以SBS热塑性弹性体、活化再生橡胶粉和丁苯胶乳为沥青改性剂,开发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解决了高耐热、低粘度的匹配难题,提高了涂料立面抗滑移性能和高低温粘附性;

2.研制了螺旋与桨式复合搅拌设备,通过低速搅拌实现了消泡和均化,保障了产品的均质性和稳定性;

3.开发了加热、保温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双导热油系统的喷涂施工设备,实现了施工中无浓烟排放。

二等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岳阳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田凤兰、许宁、刘金景、陈晓文、于成文、贾建军、唐湘瑜、徐秀富、刘欢、阮锦帆

科技进步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科技创新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0

特高压工程用高强支柱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开发出高强瓷配方体系及适用于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制备的独特干法、湿法工艺技术,提高了瓷体的刚玉和二次莫来石晶相含量,抑制了晶粒生长,提高了瓷体的强度和韧性,并通过合理的坯釉膨胀系数配合,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强度;

2.采用有限元法优化设计了特高压工程用高强支柱瓷绝缘子,产品最大总高14.7m、单节原件最大高度2.1m、最大伞径522mm,比同类产品减重约三分之一;

3.开发出超大尺寸、高精度特高压工程用高强度支柱瓷绝缘子“先座后吊”的装烧技术和应力消除技术,显著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一等

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阎法强、桑建华、张旭昌、尚超峰、李勇、郭志军、欧阳胜林、杨海、韩春俭、陈杰、宫云霞、杨山、丁彦霞、王成法、栾艺娜

11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1.研究揭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损伤机理与性能调控规律;建立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拉压本构和粘结滑移本构,制备出C30-C70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

2.开发了“先筛再分后破”生产工艺及与其配套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关键装备,实现了钢筋、砖瓦以及轻物质等高效分离,研发出再生骨料整形强化技术,建立了再生原料分类、分级指标技术体系;

3.开发出再生骨料混凝土、干混砂浆、透水砖等系列制品,实现了精细化与规模化应用;

4.构建了较完备的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标准规范体系,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空白;建立了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构筑了管理评价技术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形成了收集-运输-处置-交易-利用完整产业链。

一等

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联绿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山美重型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

肖建庄、陈家珑、李秋义、赵霄龙、王以峰、李福安、杨安民、高琦、马志鸣、李飞、高嵩、何更新、汪恭胜、袁海生、段珍华

12

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及产业化

1.探明了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复合材料结构、表面特性与光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及其制备工艺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

2.发明了低温水解沉淀负载和连续煅烧晶化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及新工艺技术,有效控制晶粒尺寸与晶型,提高了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并实现了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

3.开发出铈掺杂及氯氧化铋、氮化碳异质结修饰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4.发明了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在硅藻泥、木制百叶窗、木地板、乳胶漆等应用配方和工艺,开发出具有吸附和净化甲醛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系列产品。

一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临江市宝健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江市宝健纳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理工学院、吉林省兰舍硅藻新材料有限公司

郑水林、王秀宝、王利剑、孙志明、张立功、杨小平、王继波、孙青、汪滨、张广心、卢元富、于春生、田文杰、潘振海

13

水泥生产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开发

1.针对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特点,研发出适应我国水泥生产的集成自动化体系结构,解决了异构数据采集、传输与融合的关键集成技术难题,形成面向水泥制造流程的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2.研发了在线工况识别、模型库在线匹配、多控制策略组合控制及优化于一体的水泥生产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粉磨过程的动态监测及优化控制;

3.研究了水泥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粉磨等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动态耦合关系,建立了动态关系模型,应用多控制器组合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水泥熟料烧成优化方案,确保了水泥关键生产过程动态稳定性,提高了水泥生产效率。

一等

济南大学、山东恒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孝红、于宏亮、张强、袁铸钢、孟庆金、景绍洪、申涛、蒋萍、路士增、刘钊、高红卫、王新江、于海斌、王卓、刘化果

14

类矩形盾构管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创建了类矩形盾构衬砌结构的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承载力计算等基础理论体系及工程模拟试验体系;

2.开发了类矩形盾构管片全自动固定台座式的柔性生产技术及配套吊装、翻转等专用设备,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3.自主研发了类矩形双楔高精度钢模及类矩形盾构管片,开发了中立柱一体化拼装技术,在轨道交通单洞双线的扁狭空间内实现了类矩形盾构管片和中立柱的拼装;

4.开发了适用于类矩形盾构管片的激光测量方法与装置,实现了类矩形盾构管片拼装施工的精细化控制。

二等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朱瑶宏、朱雁飞、张日红、叶俊能、杨志豪、黄德中、雷文峰、肖广良、刘喜东、许国林、沈张勇、黄 毅

15

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开发了铝硅酸盐玻璃新配方及新型复合澄清剂、高效反射碹顶与特殊澄清结构的熔窑、鼓泡器-卡脖水包协同控制玻璃液流技术等,攻克了高铝超薄电子玻璃难熔化、难澄清的技术难点。

2.通过对玻璃着色机理的研究,优化控制原料中Fe2O3含量并进行除铁,采用“V型残氧气氛控制技术”、无色高透射比玻璃色度控制技术,实现了玻璃中Fe2+/总Fe比值控制在15~25%,解决了高铝超薄电子玻璃色度不稳的技术难题,产品可见光透射比≥92%。

3.创新开发出了大规格超薄成型技术、退火窑立体网状精密退火技术、玻璃加工锡面翘曲度控制技术,攻克了高铝超薄电子玻璃难成型、难退火、易翘曲的技术难点,率先量产了0.2~0.3mm厚度的浮法高铝超薄电子玻璃。

二等

清远南玻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明忠、刘红刚、陈自发、龚锋杰、梁其尤、欧斌、袁伟、赵仁民、何进、王琦、陈海峰、李彦涛

16

集成电路关键装备用高精密碳化硅陶瓷部件制造技术

1.开发出碳/碳化硅双组元体系的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实现了结构均匀、高强度、加工性好的碳/碳化硅素坯近净尺寸制备,发明了一种复杂部件制备的无模成型技术;

2.研制出碳化硅素坯反应连接的粘结剂及粘结技术,实现了中空复杂结构的无缝连接;开发了低应力反应烧结技术,实现了陶瓷部件的低应力、微形变制造,解决了大尺寸、复杂结构陶瓷部件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开裂难题;

3.首次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装备用高精密碳化硅基陶瓷关键部件成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二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刘海林、陈玉峰、唐婕、霍艳丽、陈曙光、胡利明、王春朋、胡传奇、黄小婷、梁海龙、贾志辉、王华

17

电力行业典型绝缘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1.突破电力行业用特种绝缘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出复合材料横担、输配电复合材料杆塔、电站设备用复合绝缘部件及强磁场等特种设备用绝缘部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2.研制出具有不同绝缘等级、机械强度、耐老化要求的聚氨酯、高性能环氧等材料及高压流水冲刷、超低温等特种装置用绝缘材料配方。

3.应用仿生结构设计理论,以天然竹木作为增强材料,提出了绝缘复合材料杆件等强度设计方法,开发出鳄鱼嘴、抱箍、节点板、插接连接方法,实现了全绝缘复合材料杆件节点连接。

二等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张雄军、郝春功、陈新、胡良全、张卓、南无疆、胡平、刘红影、陈铃飞、杨威、赵卫生、于成

18

袋式除尘器数字化设计与综合研发平台

1.基于TRIZ体系,研发了袋式除尘器集成创新技术平台,解决了袋式除尘器构型和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创新问题,提升了袋式除尘器整体研发技术水平;

2.研发了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了袋式除尘器的数字化集成重构及多场仿真,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

3.研发了袋式除尘器综合试验技术平台,具有相关组态实验和优化设计功能,为袋式除尘器创新研发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二等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南昌大学

王作杰、张松、杨泽青、李志军、刘伟玲、谭飏、喻宏祥、孙士荣、刘丽冰、谭志洪、狄东仁、王兴

19

钢渣立磨系统技术装备的研制

1.发明了立磨磨内除铁排铁技术及新型挡料圈装置,及时分离排出金属铁,降低了金属铁在磨盘上的富集程度;

2.开发了全系统综合除铁工艺技术,减少了入磨钢渣的铁含量;

3.开发了高压力、少磨辊研磨结构和技术,提高了单次研磨的成品率,降低了研磨次数,增加了钢渣内金属铁释放和排出几率。

二等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聂文海、刘箴、柴星腾、赵剑波、丁再珍、申占民、杜鑫、滑松、马会来、豆海建、王宏涛、李虎臣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工程化技术与应用

1.基于垃圾焚烧飞灰较细、难以脱水的问题,开发了以卧螺离心机为主的固液分离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的规模能力,处置能力由原来的30吨/天提高到120吨/天;

2.采用犁刀飞刀混合机解决了粉体和浆体飞灰高效混合难题,提高了烘干效率;

3.采用变压吸附浓缩CO2用于调节水洗废液pH值和硬度,并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

4.集成开发了垃圾飞灰水洗液蒸发脱盐系统,解决了水洗废液浓缩结晶的稳定运行和不同粒径结晶盐分离问题。

二等

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吴存根、张国亮、李衍、顾军、朱延臣、黄岚、蔡文涛、郭玉全、殷杰、方伟

21

基于云技术的流线包覆式节能辊道窑及其产业化

1.融入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等现代设计理念,研发了功能型侧板及配套结构、推拉门等专利技术,将相关管线、阀件、喷枪、观察孔等进行有效包覆,实现了窑体表面热散失的有效阻隔,显著降低窑炉外侧面温度;

2.自主研发了“中鹏云控”系统及iBOK专用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向不同终端传送窑炉设备运行相关数据,并可实现即时移动调控,减少操作人员,提高了窑炉管理效率;

3.开发了新型助燃风预热系统,可将助燃风预热到200~300℃,有效降低了辊道窑能耗,减少了CO2排放。

二等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万鹏、刘斌、谢伟、徐广华、杨胜传、宋旭、安爱平、袁茂圣、张锐、赖日东、陈建文

22

水泥窑关键部位不定形耐火材料长寿技术及工业应用

1.开发出红柱石碳化硅材质的高强防爆抗侵蚀浇注料AS-20、喷煤管专用自流浇注料SF-20、新型无水泥耐火浇注料ASM-A、新型均质耐磨耐火浇注料SM-20等系列产品,提高耐火材料的侵蚀性、耐磨性和抗热震性;

2.开发了浇注料敞开式模块化施工新方法、膨胀缝精算预留技术、锚固件结构与分布优化技术,优化了系统施工方案,提升了使用寿命。

二等

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

高长贺、李亚伟、张海波、苏玉柱、常庆明、王强、罗会信、张康康、桑绍柏、郝瑞、王峰裕、张美杰

23

干法制粉用于制造釉面砖(陶质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1.优化集成了引进的立磨系统、造粒设备系统、流化床系统等设备,自主开发原料自动配料智能系统、干法除铁技术及装备,建成了釉面砖干法制粉生产线,实现稳定规模化生产;

2.开发了陶瓷压机粉料新型格栅及成形工艺,解决了干法制粉粉料的低流动性造成压制成形困难、产品层裂的问题,提高了釉面砖产品的合格率;

3.开发了适合干法制粉釉面砖生产配方及工艺,有效解决了坯体表面粗糙、产品强度低的问题。

二等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卡普尔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博晖机电有限公司、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金国庭、严苏景、钟保民、徐由强、罗涛、陈智、殷少泽、祁国亮、张全亮、梁海果、韦兴山、方耀

24

HRM2800M高细煤粉立式辊磨粉磨技术及装备的研制

1.研发了符合磨制高细煤粉要求的磨盘、磨辊专有组合结构,并优化了磨盘转速和磨辊压力等工艺参数,保证了料床稳定,提高了粉磨效率;

2.研发了防短路动静态式的立磨选粉机,提高了选粉效率;

3.通过改进进料方式,实现了均匀布料,解决了堵料问题,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二等

合肥中亚建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叶卫东、熊会军、邓小林、张志宇、杨成钢、袁凤宇、王国庆、迟源、李金荣、张伟丽、张新江、屠威

25

建材装备企业分布式协同制造与服务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

1. 针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在设计、工艺、制造、装配、运维等过程中信息来源不一致、数据导入不灵活、数据传递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建材装备企业数字化软件系统中多源数据导入方法,运用校验规则库保证了不同模式下数据的完整性与合法性,提高了软件系统开发和使用效率。

2. 针对建材装备企业分布式协同制造单主体和多主体混合参与的多阶段制造资源配置问题,建立了建材装备企业单主体、多主体订单任务及制造资源排序和配置模型,解决了企业间外协订单任务制造资源配置问题,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3.提出了基于BOM的多Agent进度管控模型,实现不同地域的智能调度、进度监控、智能预警等协同,解决了进度预警和信息共享问题,提升了建材装备企业生产进度的管控与决策水平。

4.研发了适应于建材装备企业分布式协同制造与服务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等

武汉理工大学

郭顺生、李益兵、郭晨、王磊、杜百岗、李西兴、司其东、王晖、彭兆、吴锐、刘雪红、许文祥

26

盐化工副产石膏制备α型高强石膏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工程化利用

1.开发了新型快速固液分离离心机,实现了高粘性石膏浆体的高效分离;

2.研发了适用于盐石膏制备α型高强石膏的转晶剂,解决了高强石膏制备过程中的晶型控制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3.开发了盐石膏预处理、快速干燥、废水循环利用的关键装备与工艺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以盐石膏为原料水热法制备α型高强石膏的生产线。

二等

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万建东、彭卓飞、唐永波、陈家伟、郭泰民、孟醒、刘丽娟、宋小霞、杨志、许文龙、陈勇

27

柔性丙烯酸盐灌浆材料

1.以异氰酸酯与烯丙基聚乙二醇合成了双端基为烯丙基结构的固化剂,优化了固化效果;

2.开发了以分子主链接枝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侧链的丙烯酸盐凝胶体材料,提高灌浆料与基材的浸润性、粘结强度、抗挤出破坏性,具有高伸长率和良好柔韧性,适用于潮湿及有水环境,尤其是较大形变部位的防渗堵漏。

三等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郑先军、王新锋、许宁、段文锋、田凤兰、闵峰、李红英、段鹏飞、杨红艳、于成文

28

改性玻璃棉高效阻燃保温材料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

1.开发了新型玻璃棉浸润剂,对玻璃棉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玻璃棉的防水、耐碱、耐高温性能;

2.开发了玻璃棉打褶生产新工艺,改变玻璃纤维排列堆积方式,增强了玻璃棉的内部结合力,有效提高玻璃棉板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和防水性能;

3.开发了改性玻璃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开拓了玻璃棉保温材料的应用领域。

三等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喜安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厂金隅金海燕玻璃棉有限公司

郑学松、丁秀娟、张佳阳、邓瑜、赵炜璇、吕懿训、路国忠、白金刚、张京红、代德伟

科技公益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科技公益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29

三类大宗建材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与应用

1.首次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低碳产品认证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统一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2.首次采用“过程方法”从标准化的角度研究建材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首次提出“关键生命周期阶段”的低碳产品评价方法;

3.成功开发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平台及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生态设计评价工具软件。

二等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闫浩春、陈亮、王灵秀、林翎、于洁、汪澜、陈璐、秦宪明、田晓飞、张佰恒、徐熙武、郝庆军

30

碳纤维关键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1.在我国首次建立了科学系统有效的碳纤维标准体系,为今后碳纤维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首次提出了用惰性气体置换的方法测定碳纤维密度,测试效率提升80%以上,且不使用有机试剂有利于环境保护;

3.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计算碳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应按不同的应变范围取值的方法,提高了碳纤维浸胶纱拉伸弹性模量测试的精密度;

4.在国内碳纤维单丝拉伸弹性模量的测试中,引入了“系统柔量”的概念,提高了拉伸弹性模量测试的可操作性和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5.提出了用三节梯温炉燃烧吸收法测定碳纤维碳含量的方法。

二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玉梅、师卓、黄英、王佳庆、陈尚、许敏、徐琪、方允伟、李勇、马丹、陈建明、郝郑涛

31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研究及标准制定

1.首次提出了入窑生料中重金属含量参考限值、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含量限值和水泥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限值要求;

2. 首次提出了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的检测频次要求,以“检测结果稳定”、“标准规定限值”为判定基准,满足熟料的安全质量控制要求,保证后续水泥应用施工质量、强度质量和安全,满足当前我国水泥企业进行协同处置实践和监管机构的需要;

3. 提出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构建了从固废入厂到水泥产品出厂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实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安全管控,为防止污染物扩散、转移以及新的污染物产生提供技术支撑。

二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汪澜、刘姚君、颜碧兰、刘晶、姜雨生

32

RB106-2013《能源管理体系 水泥企业认证要求》标准制订及应用

1.结合水泥行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水泥行业能源综合管理的专业性标准RB106-2013《能源管理体系 水泥企业认证要求》;

2.提出了从质量参数、工艺参数综合节能的概念,在标准中将其引入能源管理,并使用过程方法,使水泥企业可综合考虑节能与质量和工艺之间的关系;

3.提出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系统优化、生产管理、操作规范等七个维度的能源评审要素,可全方位地识别、评价对能源使用和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操作规范和其它相关变量。

二等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韩光辉、谢国俊、武庆涛、石新勇、赵启刚、李琦臻、陈光、刘继开、孔祥忠

33

建材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研究

1.结合建材企业发展实际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规范要求,建立了适应行业企业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制包括《建材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研究》主报告以及B级控制程序、C级管理办法、D级记录表单格式模板,涵盖文件及记录、协调与沟通、人力、财务、信息资源、信息安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设备设施、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试运行、监视与测量、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等多个管理领域;

2.对建材企业两化融合基础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客观评价,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调研报告》以及《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报告》,并以建材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支撑,打造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三等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

江源、李宗式、刘鹏、陈倩、胡友学、张丽娟、孙愚、刘霄倩、胡雅涵、许小路

34

《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研究

1.为引导聚氨酯防水涂料行业向环保、高质量方向发展,项目修订了《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提出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2.通过对产品分类、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进行科学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要求,改进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水平,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适应不断发展的工程应用需要;

三等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朱志远、杨斌、陈斌、邓海燕、胡冲、余奕帆

35

水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首次较为全面研究了水泥企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机理,提出“水泥企业安全事故解析十要素法”,水泥企业事故发生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导致我国水泥企业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根源;出版了《水泥企业生产安全典型事故解析》专著,自主研发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开展了水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法研究,自主研发了“安全生产预警预测指数系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版了国内首部《水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专著;

3.开展了水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企业建设,借鉴欧盟先进理念,创新培训模式,模块化教学,实现项目成果的快速复制。

三等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张雪中、袁亮国、石兴、张健、祝尊峰、崔云龙、张卫伟、邵明静、丁新淼、王炼

36

《Low-E节能玻璃应用技术问答》

1.首次提出了“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概念,定义了具体参数gir,并被国家标准GB/T 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确定》正式采用。

2.提出节能玻璃制造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应用技术之间的参数对接,促使节能玻璃参数成为建筑设计师节能设计的依据。

3.将玻璃的节能参数、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建筑的使用功能等要素结合起来分析,综合评估玻璃的节能效果,为建筑设计师优化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三等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许武毅、佟令玫、杨娜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国施工企业协会   www.zhongshiqixie.com   2006-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8号院    联系电话(TEL):010-53652235   传真(FAX):010-53652235
E-MAIL:zgsgqyxh@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50517号   
快速导航